前辈追思

胡先骕 (1894-1968)

胡先驌是中国植物学研究事业的开创者,创建我国大学中第一个生物系.参与编写第一本大学植物学教科书.与秉志一同创办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静生生物调查所,后又创建庐山森林植物园、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为中正大学首任校长,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植物学会,并任第一任会长。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论著有《高等植物学》、《浙江采集植物游记》、《浙江植物名录》、《江西植物名录》、《浙江菌类采集杂记》、《江西浙江植物标本鉴定名表》和《增订浙江植物名录》等。

钱崇澍 (1883-1965)

1916年钱崇澍学成回国,受聘于江苏甲种农业学校任教,讲授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分类学等课程。后来陆续受聘于金陵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南京生物所和复旦大学。建国以后,在合组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时,钱崇澍被推任为所长,并任特级研究员。1955年,钱崇澍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钱崇澍是中国现代植物学的主要奠基人,无论是植物学研究,还是组织领导、培养人才都有开创性的贡献。钱祟澍在主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时,于1959年组织领导全国植物分类学家,与陈焕镛共同主编《中国植物志》。他还一直担任《植物分类学报》、《植物学报》两刊的主编。

刘慎谔 (1897-1975)

刘慎谔以勤工俭学名义赴法留学,在巴黎博物院植物研究所取得理学博士。在法期间他与留法同学林镕等人在里昂大学组织了中国生物科学学会,学会主旨是为推进中国生物学的发展。1929年北平研究院成立,刘慎谔应邀出任植物学研究所所长。 首先是收集研究资料和图书,他本人自法国携回的图书和标本都赠予所中;其次,组织人员到各地采集植物标本。组织创建植物园,也是刘慎谔的主要工作。他还亲自培养人才,讲授有关植物学科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这一切努力使科研工作逐步走上轨道,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刘慎谔根据各方调查结果,写出《中国北部及西部植物地理概论》,此为中国植物地理学开创性论文。他的重要论著还有《云南植物地理》、《东北植物检索表》、《东北药用植物志》、《东北木本植物图志》、《动态地植物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等。

林镕 (1903-1981)

林镕在法国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后回国,应聘任北平大学农学院农业生物系教授,同时兼任北平研究院植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种子植物分类作为自己的主要方向。林镕曾在多所大学任教和兼课,讲授过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等课程。1949年后.林镕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研究员。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任生物学部副主任。他曾任《中国植物志》主编。主要论著有《中国北部植物图志》、《中国植物志》,在我国菊科植物分类的开拓和发展上,林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秦仁昌 (1898-1986)

192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29年起先后赴丹麦、英国皇家植物园进修,1932年回国。曾任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研究员、标本室主任,庐山植物园主任,云南大学生物系主任。1952年起在云南东南部领导勘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橡胶林场。是中国植物学会名誉理事长、国际植物学会分类和命名委员会名誉主席,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主要从事蕨类植物的研究,建立了中国蕨类植物分类系统,对蕨类植物分类学及中国西荒漠、半荒漠地区的植被区划研究作出重要贡献。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蕨类植物图谱》、《中国植物志》(第二卷)等专著。

俞德浚 (1908-1986)

俞德浚,1931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到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建国后被聘任为植物所研究员,他曾任副所长和植物园主任、《中国植物志》主编等职。1980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要论著有《四川植物采集记〉、《四川雷马峨屏调查记》、《中国松杉植物分布》、《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中国蔷薇科植物研究》、《中国蔷薇科植物分类之研究》、《西藏蔷薇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和地理分布》、《蔷薇科植物的起源和进化》等。俞德浚几十年如一日,把自己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的植物分类学、园艺学和植物园事业。